

經過多年發展,如今正是ATM行業積極應對顛覆性技術挑戰(如移動電子商務)的大好時機。
盡管電子商務和移動銀行服務激增,但現金仍是現金主要的支付方式之一。由于ATM存取一體機的增多,這一行業正逐步走入與移動渠道融合的時代。這一轉變的指導策略就是:充分利用ATM主導自助服務渠道與消費者自有設備之間的交互性。
ATM和移動電子商務可利用科技來提升用戶體驗。同時,ATM還能有效地將虛擬空間和真實世界相連。
金融機構僅將移動設備視為除分支機構、網絡平臺、手機和ATM之外的另一個為客戶提供服務的渠道。金融機構對于ATM是否獲得收益并不大感冒,對于移動銀行也是如此。這些措施只是它們為了保有市場地位而必須采取的措施而已。
來自波士頓的Aite集團資深分析員David Albertazzi因此認為,銀行將帶頭融合ATM和移動渠道,正如其曾將個人技術和自助服務技術相結合,推出的視頻銀行服務一樣。
而對于那些獨立的ATM部署商來說,在將來這個移動時代生存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。
他又說道,“對于IAD ATM來說,能夠涉足的交易領域將會越加狹窄。最終,銀行想做的是合并渠道,以提供更為便捷的服務。但那些由IAD ATM在由移動服務為主導的未來,可能將面臨更多的困難。”
移動設備的激增和移動支付的頻繁出現可能引發人們的疑惑:隨著交易更多地以電子形式進行,單純的現金取出設備是否還有存在必要。
來自英國Basingstoke的Juniper研究中心的分析員Alan Goode認為,將一些服務轉向移動平臺,將幫助金融機構降低運營成本。
Goode在一篇題為《手機——口袋中的取款機》的報告中指出,“美國的數據已經表明,實體ATM市場已開始下行,這一情況不會因智能移動ATM的出現而得以改變,盡管它可使用戶獲取對賬單、進行支付,甚至進行手機充值”。
對IAD而言,對新技術持觀望態度更為容易。僅僅擁有最新的技術是不行的。
James Phillips是一家來自密西西比州的ATM制造商的銷售與市場部總監,他認為“當你可以把移動應用或者移動交易轉換為收益流的時候,才是IAD登場的時刻。”
移動支付的增長將導致現金交易的減少,這一點看似顯而易見。但Tom Harper指出,事實恰恰相反。哈伯是ATM行業協會的會長兼ATM-marketplace.com和MobilePaymentsToday.com.網站的發行人。他說,“我們在研究中發現,現金的使用不僅在美國,而且在全球范圍內都在增多,且增速不斷加快,幾天前增速的遞增率為3%-4%。去年,增速累計增長6%。隨著移動支付的激增,這一現象似乎是違反常理的。”
事實上,消費者支付研究中心(Consumer Payments Research Center)的“消費者支付選擇調查”結果顯示,現金仍是最常見的、使用頻率最高的支付方式。盡管現金交易總量隨時間推移有所縮減,但在美國,現金使用頻率和流通現金均值不斷上升。
美聯儲銀行的研究表明,現金交易占總交易的29%。總體而言,美國消費者每年使用1.2萬億美元的現金。
在這篇報告中,我們將向您概述未來五年內ATM行業將如何應對移動科技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摘自中國ATM專業資訊網